

建筑供暖热负荷计算规则
建筑供暖热负荷计算规则
建筑供暖热负荷计算规则是指根据建筑物的结构,确定室内的热负荷,并根据负荷计算结果进行供暖系统的设计。
建筑物的热负荷计算包含两个部分:
1. 内部热负荷计算
内部热负荷是指建筑内部因人员、灯具、电器设备等而产生的热量,也是建筑物内部需要供暖的主要原因之一。内部热负荷计算公式如下:
Q = P × K × S1 × S2
其中,Q为单位时间内的热负荷(W),P为人均单位时间内的基础热负荷(W/人),K为人员增加系数,一般为0.6,S1为工作场所面积系数,S2为内部热负荷系数。
2. 外部热负荷计算
外部热负荷是指建筑物外部环境因气温等因素而产生的热量,也是建筑物内部需要供暖的主要原因之一。外部热负荷计算公式如下:
Q = K1 × K2 × Ai × (ti - te)
其中,Q为单位时间内的热负荷(W),K1为热流密度系数,通常为20 W/m2,K2为暴露系数,取决于建筑物的朝向和位置,Ai为表面积(m2),ti为室内温度(℃),te为室外温度(℃)。
建筑供暖热负荷计算的关键因素
建筑供暖热负荷计算的关键因素包括以下几点:
1. 建筑结构和朝向
建筑结构和朝向是影响热负荷的重要因素。东西朝向建筑的外墙面积比南北朝向建筑少,因此南北朝向建筑的外部热负荷更高。
2. 热阻值
热阻值是材料抵抗热量流传输的程度,也是计算热负荷的重要指标。建筑物的绝热层受到破损或扭曲有可能导致热阻值的下降。
3. 窗户尺寸和材质
由于窗户的热阻较低,其尺寸和材质对建筑的热损失十分敏感。特别是在寒冷地区建筑的热负荷会因大型玻璃门窗的使用而增加。
4. 室外气温和湿度
气温和湿度是热负荷计算中的两个重要指标。气温越低,热负荷就越高。
结论
建筑供暖热负荷计算是供暖工程设计的重要环节。对于热负荷的计算需要考虑建筑结构和朝向、热阻值、窗户尺寸和材质以及室外气温和湿度等关键因素。只有综合考虑这些因素,才能制定出最适合的供暖方案,从而确保室内温度能够满足需求,同时又不会带来过多的能耗和经济负担。
扩展问题解答
1. 如何进一步提高建筑的热效率?
可以通过增加结构的绝热性能、采用高效窗户以及使用地源或空气源热泵等新型供暖设备来提高建筑的热效率。
2. 工业生产车间的热负荷计算有何特点?
与普通办公场所相比,工业生产车间通常需要考虑更高的内部热负荷。例如,需要烤炉的车间通常需要考虑额外的排气系统和高温的加热设备,因此,内部热负荷系数会相应提高。
3. 如何区分空气源热泵和地源热泵?
空气源热泵是采用室外空气中的热量来实现供暖和制冷的设备。而地源热泵则是通过从地下的地热能源中提取热能来实现供暖和制冷。地源热泵比空气源热泵更稳定,其能效比也更高。
